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多次取栓显奇效,卒中进展迎转机 | 脑血管介入取栓术助力卒中危重患者再获新生
发布时间:2024-9-20 来源:神经内科 浏览:6次

虽然已至白露时节,但今年的“秋老虎”依旧生猛,连日高温高湿天气使脑卒中(中风)患者明显增多。脑卒中呈现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与高致死率的“三高”特征,急性期并发症多,易进展加重。规范诊疗是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急性期、减少功能残疾的重要保证。

近日,南医大四附院神经内科诊治了多名重症卒中的患者。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神经内科医护人员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通过脑血管介入取栓治疗及时使患者转危为安。

病例一反复卒中病情危重再次取栓三度获益

68岁的张先生(化名)先前已有两次脑卒中史,好在每次通过脑血管介入取栓治疗及时恢复了脑血流灌注,日常生活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今年8月中旬的一天午餐后,张先生发现自己右侧肢体再次出现活动不利:右手持物困难及右腿行走费力。家属不敢怠慢,急忙把张先生送至上次为他诊治的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卒中中心团队接诊后,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通过颅脑CT平扫+血管增强+灌注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颈内动脉C2段闭塞,左侧大脑半球大片低灌注。如不积极治疗恢复脑血流再灌注,这些大片低灌注脑区势必转化为大面积脑梗死,等待患者的将是半身不遂、失去语言能力等严重后果。

此时患者尚在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时间窗内,卒中团队在审慎评估并得到家属知情同意后,立即予静脉溶栓桥接脑血管造影备介入取栓治疗。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结合症状考虑急性闭塞,获家属知情同意后立即行左侧颈内动脉机械取栓术。术后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各分支通畅,远端灌注血流TICI-3级,患者脑血流恢复。

手术结束后,张先生安返神经内科病房。术后第三天,患者右侧肢体能够抬起;术后一周,患者能够下床行走。

病例二房颤患者院内再发卒中医护快速响应收获锦旗

浦园院区神经内科近日也通过脑血管介入取栓术治疗了一名反复卒中患者。患者辛女士今年71岁,下午四时许突发言语含糊,吐字费力,伴左手持物不稳、左下肢行走拖曳,易跌倒。家属急将患者送入我院浦园院区。浦园院区卒中团队接诊后迅速响应,诊断患者为急性脑梗死后依常规流程在时间窗内予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言语含糊症状消失,左下肢无力症状明显好转。但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在入院后第三天清晨如厕时再次出现言语不清,左上肢完全无活动,左下肢不能抬离床面等症状。

神经内科医护团队快速应对患者病情变化,排除脑出血后立即将患者送入导管室,急行脑血管造影术,发现患者右侧颈内动脉C7段次全闭塞,局部团块状血栓,与家属知情同意后立即行右侧颈内动脉机械取栓术,术后造影显示颈内动脉血管通畅,局部血管壁光滑,患者脑血流恢复。

术后患者言语较前明显清晰,左侧肢体活动与发病前基本相同。神经内科医护团队也因本次成功救治,收到患者家属送来的一面锦旗。

病例三后循环卒中进行性加重介入取栓助力扭转乾坤

55岁的潘先生(化名)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前几日外出旅游过程中突发头晕、行走不稳,患者立即结束旅游到我院诊治。神经内科诊疗团队在查看患者并阅读其颅脑磁共振片,明确患者为左侧小脑半球急性梗死后,考虑到梗死灶有向脑干、丘脑等生命中枢进展可能,立即告患者“病重”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变化。

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病情一度平稳,但在入院后第五天的晚间十时许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值班医护人员在紧急对症处理并安排颅脑CT检查排除颅脑出血的同时,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熊军副主任医师考虑患者负责小脑、脑干供血的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可能,如不及时恢复血流灌注,患者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熊主任带领医护团队立即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备介入取栓术。术中见患者基底动脉尖血栓形成,左侧椎动脉全程未显影,结合症状进展变化考虑左侧椎动脉闭塞后血栓脱落栓塞基底动脉尖,有血管内治疗手术指征,于是获家属知情同意后立即行基底动脉尖机械取栓术+左侧椎动脉闭塞开通术,术后患者脑血流恢复,第二天查房患者意识恢复,交流如常。

南医大四附院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熊军副主任医师介绍:以上三个病例的患者或因反复卒中,或因卒中症状进展加重,一度面临生命或严重残疾的威胁。但通过及时的脑血管介入取栓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其中第一例患者已是第三次患脑卒中并且第三次在同一血管接受血管内介入取栓术,这样的病例在国内外都鲜有报道;而第二、三例患者在实施脑血管介入取栓术时,距他们发病已数日之久。尤其第三例患者是极其凶险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如不及时通过介入手术恢复脑血流,死亡率极高!以上病例充分说明,单独卒中发病/取栓次数或发病时间不是脑血管介入取栓术的禁忌。在审慎评估患者各项指标的情况下,对既往有多次取栓史或距首次发病超过24小时的患者行脑血管介入取栓术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这也与目前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最新的研究结果相契合。

熊主任同时提醒,尽管脑血管介入取栓术已成为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但其仍有严格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目前要想避免缺血性脑卒中致死致残的严重后果,“防患于未然”十分重要。长期服用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积极控制“三高”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门诊随访是预防卒中再发的“三把钥匙”。例如,如果第一例患者平时重视脑血管病预防管理,该患者第二次、第三次的卒中可能就不会发生。

脑血管病虽然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但科室医务人员全天候严阵以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患者病情波动进展的第一时间予以规范处理,为患者及时恢复脑血流灌注,避免严重残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为江北地区人民脑健康保驾护航”的执业初衷。